谈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辩证关系

in 教育信息化

 

谈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辩证关系

 

张 璞 扬, 张    权

(中国科技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安徽 合肥  230026)

 

      要: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正确处理教学主体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与教育技术人员、教学课件通用性与个性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同时,须不断优化课件,才能充分体现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更好地体现教学现代化的价值。

    关键词:教学主体;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ZHANG Pu-yang, ZHANG Q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6)

 

    Abstract:  In order to br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to full play in classroom teaching, a number of relationships must be handled correctly such as those between the core of teaching and the assistant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e teacher and the technician, and the courseware’s general application and specific features. In addition, the courseware should be improved on an ongoing basis to best integrate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value of modernized teaching approach.

    Key words:  core of teach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urseware

 

    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然而,不少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往往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被电子教案牵着鼻子走,束缚了教师的即兴发挥,阻断了学生与教师在知识和情感上的双向交流,降低了教学效果。

笔者已在两年前就通过引进教学软件作教学的尝试。开始,把别人研制的软件成品直接拿下来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反使原本反映不错的传统教学的效果明显下降了。痛定思痛,下决心己动手。通过近两年的教学课件的制作及教学实践,体会到只有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就是正确处理教学主体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技术人员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课件通用性与个性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课件,才能充分体现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更好地显示教学现代化的价值。

 

一、明确教学主体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系,不可喧宾夺主

    由于多媒体在某些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优势,近几年来成为教育改革和实践的热点。但是,由于对它的认识不深刻或认识上有偏差,盲目夸大多媒体的教学效果,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教学媒体,甚而取代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将教学内容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教师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既定流程顺序“播放”。这样固然减少了教师画图、板书等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一堂课信息量大,教学进度快,学生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稍有疏忽就跟不上。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或干脆不记笔记,从而丧失了由记笔记产生的记忆功能。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不仅消弱了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处于更为被动的地位。

应当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即使使用课件,但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群体仍应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计算机课件只能定位于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牢牢掌握教学过程的主动权的同时,要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人格发展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理解问题,通过师生间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情、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及其人格因素的提高和养成。而计算机教学课件为实现辅助作用,其功能应确定为提供感性材料,加深学生的感知深度;呈现动态板书,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创设问题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思维;演示扩展视野,使学生实现探索发现、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等。但就某一特定课堂教学而言,课件的功能并非越多越好,应是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教师应熟练掌握课件的教学内容,及时把握学生课堂反馈的真实情况,并在调整教学的内容、进度和深浅度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表达式,不仅仍应板书,而且要详细讲解。如《热学》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虽是经典内容,但基于它在热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和特殊内涵,必须在板书的同时,详细讲解每一项含义,以便学生加深理解,且应给予一定的时间记笔记。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适时地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归纳、总结或提问,或共同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优势与传统教学方法达成有机结合,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思想。

 

二、发挥教师与教育技术人员的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

    现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人员大都是一线的教师或是教育技术人员,其中能身兼两职的并不多见,因而在课件的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及其弊端。

教师作为教学课件的使用对象,由于他们熟知自己的教学内容,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及背景知识也都非常了解,因此他们在自行开发课件中,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加符合教学规律。而且,他们设计的课件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加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思维模式,从而在课件使用时能得心应手。同时,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故在设计时容易考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因人而异。

但是,多数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仅仅只有一个粗略的认识,还不具有开发完整课件的能力,不了解课件有前期设计,不会编写课件的脚本,编出来的课件的技术含量较低。因此,自行开发的教学课件大多质量不高,教学设计粗糙,课程结构不合理,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而教育技术人员,一般都经过专门的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一般理论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平台操作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就可使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法的有关知识对课件的结构、功能及形式进行综合考虑,运用一些前沿技术设计出的教学课件的技术性较强且规范。而这些优点正是一般教师的不足之处。

然而,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其局限性亦不容忽视。他们所设计的软件其内容一般不是自身所从事的领域而缺乏背景知识,不可能对教材深入了解,不能将书本内外的知识补充、发展和结合,而只能简单重复书本知识,并没有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更深的教学意义。同时,尽管他们能够利用各种软件技术使教学内容呈现丰富多样的形式,但由于缺乏对重点难点知识的了解,不能灵活体现教学方法,而使这些技术也只能成为华而不实的修饰。故目前市面上的各种教学软件尽管从设计形式到技术应用上百花齐放,但真正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满意的却很少。

为充分发挥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各自的优势,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和实用性,必须加强两者的联系和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由教师提出教学需求,选定教学内容,提出教学形式,并在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由教育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出教学课件的总体框架,并实施教学软件的制作,并在开发过程中根据教师的要求对课件进行反复的调试和修改。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开发出适应性强、内容丰厚的规范的教学课件。

 

三、正确处理教学课件的通用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体现教学风格

    通常所设计的教学课件都是以课为单元进行具体而完整的设计和制作的,这样的课件一旦开发成功,使用者难以修改和调整,如果将这样的教学课件强加于不同的教师,确实勉为其难。应当说每一位教师上课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特点,尽管每一课件在开发初期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慎重考虑,但由于个人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差异,它们往往不能符合多数教师的口味,使得不同素质、不同风格的教师水平得不到充分体现。实际上这是教学课件的通用性与个性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此矛盾,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在研制开发课件时,选用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应简单便捷,即使计算机的应用知识、操作水平不是很高的教师也可迅速地掌握和使用。因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开发软件时应认真吸取已有课件的经验和资料,充分考虑将来的发展问题。因课件中的许多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教学大纲,不同专业有不同要求,还有例题的数量、类型的增删等,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即教学课件应是开放性的。二是建立素材库,研制过程中应将教学中可能涉及到的图片、动画、例题、知识背景及科学典故等都放进素材库。以便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教学风格,灵活调用素材库里的内容以组合每堂课,从而形成符合自己教学特点的备课系统。这样的备课系统能将每位教师的优势与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教学局面。

 

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多媒体课件,使之精益求精

应当肯定,课堂教学以多媒体形式表达,使得每堂课的信息量更加丰富,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但每堂课的信息量应当有个“度”,即内容的展开应当有个限度。若过多过滥,教师势必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着微机转,单纯地操作电脑,象个解说员。这很容易使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所湮没,从而让教学媒体制约师生的思维空间,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依据近几年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针对多媒体课件的利与弊,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图学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优化设计和合理使用。在具体操作中,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定位  精选内容

鉴于课件类型的多样性,我们把课件定位于讲稿型教学辅助课件,其主要功能是讲授、演示、示范、创设情景等。为此,课件应该提纲挈领,突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在充分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重组,自成体系,而不是模仿教科书,更不能替代教科书。我们还利用校园网,把整个课件及相关知识链接上去,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 精心设计  合理呈现

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如何,最终要落实在每一堂课。教师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特点、情感特征和兴趣的呈现方式,对每一幅画面的呈现方式都要反复研究。每幅画面容量多大,怎样呈现,是否用动画,选用什么样的导入形式能激学生的兴趣,选用什么样的例题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乃至选用什么样的背景、字形、颜色等等,都要认真揣摩,尽量使设计的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等构成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George Miller的著名文章“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某种限制”大大影响着软件界面设计。Miller指出,人们在一个时间内的短期记忆似乎限制在5~9件事情以内。也就是说,在呈现给读者信息的时候,一次不应过多,也不宜过少。故在设计课件时,对于节和小节的划分也本着7±2的原则。这样既方便学生掌握章节内容的框架,也便于作界面设计时,使之在一屏内显示。其次,对每个小节的信息力图在一屏中结束。

(3) 预留空间  激发思维

物理教学是物理思维活动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时间,必须谨慎地选择演示的内容和方法。我们在课件实践过程中,注意引进“启发式”或“参与式”教学方法。为引出某一概念或定理,首先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或设计几道选择题由学生解答。在讲解例题时,在给出正确答案前,组织学生讨论,参与研讨。这样既避免了所谓“电灌”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4) 熟练技能  掌握主动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自身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开发平台的技术应用,了解其特点,扬长避短。同时对课件的教学内容要求熟练掌握,以便能根据课堂反馈的真实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进度和深度等。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大势所趋,但要能持久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实践的整合中,寻求结合点,不断完善优化多媒体课件,从而把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入教学中,发挥其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谢魁等. 教师与教育技术人员在CIA软件设计上的差异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1,(7):38—39.

2] 纪明霞等.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学过程的优化[J]. 中国电化教育,2001,(8):28—29.

3] 吴筱萌. 计算机教学课件制作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1,(9):37—38.

4] 沈晨宇等. 多媒体课件制作困境及对策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1,(12):43—45.